
美國當地時間6月7日,美聯儲隔夜逆回購使用量再創新高,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的關注。由于美聯儲4月會議紀要曾表示將在必要的時間考慮調整貨幣政策,因此隔夜逆回購使用量創紀錄是否說明美聯儲“言行不一”?對此,多位分析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這一舉動看似矛盾,其實符合邏輯。因為 創紀錄的逆回購使用量是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的前兆,顯示市場上資金供大于求,美聯儲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已經失效。
美聯儲縮表和通脹風險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兩大問題。不過,分析師們認為,美聯儲短期內不會調整貨幣政策,美股或將再創新高。
美聯儲舉措并不矛盾
當地時間6月7日,美聯儲的隔夜逆回購工具共吸納46個參與者總計4860.97億美元的資金。根據紐約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次資金規模超過了5月27日的上個紀錄高點4853億美元,也高于上周五的483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美聯儲這一舉動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因為無論是美聯儲4月會議紀要,還是近期美聯儲部分官員的言論,都透露出美聯儲或將調整貨幣政策。
費城聯儲主席Patrick Harker認為,美聯儲至少應該考慮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資產購買的規模。“于美聯儲而言,我們計劃將聯邦基金利率長期保持在低水平,但現 在可能是時候考慮一下減少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美聯儲副主席Randal Quarles稱,如果美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復蘇,美聯儲就應該在未來幾個月的會議上開始討論減少資產購買的規模。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于本月4日表示,“隨著美國經濟持續改善,我們離我們的目標更近了。我們將討論整體政策立場,包括資產購買計劃和利率”。
不過,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一現象看似與美聯儲之前的表態不盡相同,但是其實并不矛盾。
明明向記者指出,本周一美聯儲逆回購使用量達到創紀錄的4860.97億美元,遠高于4月會議紀要表述的1000億美元的峰值。“將更多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份額轉移至隔夜逆回購”的表述預示了此后隔夜逆回購高增的趨勢。
資深金融專家李徽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接下來幾周回購量還會再創新高,這對美聯儲的縮表時間窗口也有一定的預示作用。
李徽徽認為,作為貨幣政策周期調節工具,隔夜逆回購一般用于季度末,一是回收市場的流動性,二是對于聯儲利率下限有指導作用。“4月會議紀要幾位官員已經透露出未來幾個月會討論減碼QE的暗示,所以逆回購的量能增加也與之相符。”
明明強調,不斷增長并創新高的隔夜逆回購使用量反映了當前美國貨幣市場在無限量QE政策下的流動性過剩,美聯儲需要不斷通過逆回購收回流動性以維護零利率的區間下限。
通脹壓力短期內難撼美聯儲立場
近期,引發市場對美聯儲立場熱烈討論的關鍵因素是美國通脹預期不斷攀升。本周四,美國將公布5月CPI。市場預計,該指數將繼續“爆表”,同比增長或達到4.7%。美國4月份的CPI指數同比增長4.2%,創2008年來最快增幅。
李徽徽預計,美國5月CPI數據將再上一個臺階,預計漲幅將達到4.5%,高于4月的4.2%。核心通脹率PCE或將實現3.2%的增長。“美國通脹預期短期內還會攀升,但會逐漸趨緩。”
明明認為,美國通脹會繼續加劇,但并不會持續太久。“由于在拜登強力財政刺激下,美國需求仍將旺盛,而供給端修復仍需時間,因此短期內預計通脹預期仍會在高位。然而,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疫情好轉,供給端會逐步恢復,通脹預期在供給恢復正常的過程中將沖高回落。”
雖然美國經濟面臨通脹的風險,但是此外,不少人分析師認為,美聯儲將會繼續視通脹為暫時現象,因此下周的議息會議之后美聯儲可能會宣布保持其寬松政策不變。
QMA首席投資策略師Ed Keon預計,美聯儲下周的動作不會在市場上引發較大波動。
上周五公布的美國5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美國5月失業率從6.1%降至5.8%,5月僅新增了55.9萬個非農就業崗位。
明明向記者指出,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是美聯儲關注的重要目標,而目前就業市場復蘇水平離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因此即使面對通脹壓力,美聯儲短時間內并不會轉變政策。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認為,即使美聯儲加息,那么對美國經濟未必是壞事。
耶倫于6月6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4萬億美元預算支出提案將有利于美國經濟的發展,即使這將導致利率上升。
耶倫還表示,每年總計約4000億美元的支出不足以造成美國通脹過度。
耶倫強調,“十年來,我們一直在與過低的通脹率和過低的利率作斗爭。如果一攬子計劃能幫忙緩解問題,那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好事。”
那么美聯儲何時會調整貨幣政策?明明預計,美聯儲發出縮減購債信號的時間可能會在今年第三季度,具體時點還取決于就業和通脹數據,而開始實施縮減的時點會在明年年初。
美股或將再創新高
通脹和美聯儲縮減購債計劃是目前市場的兩大擔憂。然而,不少分析師預計,即便如此,今年夏季美國股市仍將創下一系列新高,理由是美聯儲短期不會調整貨幣政策,而強勁的企業盈利和經濟復蘇預計將會成為股市的催化劑。
Trivariate Research創始人Adam Parker認為,加速復蘇的經濟、強勁的盈利增長、美聯儲的寬松政策和政府的激勵措施,使他對美國股市信心十足。
Ed Keon指出,目前可觀的盈利將繼續為市場提供動力。他預計今年收入增長將達到40%。高收益必定伴隨著牛市和低利率。“利率低,收益就會高。在未來一年里,股市仍可能走強,市盈率可能下降。”
李徽徽對下半年美股的表現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美股將從成長股轉向到價值和周期,在上個經濟周期,主要增長的公司類別是成長股。這次經濟周期的高通脹預期和上升的國債收益率,有利于價值和周期類公司,特別是高財務杠桿和盈利與GDP高度敏感性的公司,我們主要傾向于銀行、汽車、資源,和基建等板塊。”
Ed Keon補充稱,“顯著的收益增長、強勁的經濟和低利率是牛市形成的基礎。當市場下跌3%時,很多人都嚇壞了。但平均來看,股市每年都會有一到兩次10%的回調,這是很尋常的一件事。”
不過,明明認為,美股進一步上行的空間有限,風險將加劇。“當前美股的上漲邏輯已經從此前的估值驅動轉向盈利增長。隨著經濟的不斷復蘇,美聯儲將逐步調整寬松政策,屆時流動性難以持續大幅提升,美股將主要依靠盈利驅動。標普500的動態估值已處高位,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相反,美聯儲削減購債信號的釋放以及拜登加稅法案的通過或將對美股表現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